为加快推进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深化校际合作与促进学科发展,2025年3月11日,副校长唐芳贵教授率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郑志辉教授、学科与研究生秘书刘世瑞副教授一行赴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谢晓非教授、副院长姚翔教授、副院长刘兴华教授及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易莉教授、秘书吕楠老师出席座谈会,双方围绕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建设展开深入探讨。

一、聚焦学科发展,共话专业建设
座谈会上,谢晓非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致欢迎辞,对衡阳师范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及科研创新成果。她表示,应用心理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领域,需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期待双方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唐芳贵教授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及当前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进展。他指出,此次交流旨在学习北京大学在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和研究生培养模式等方面寻求指导与支持。
二、经验互鉴,共谋创新路径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教授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的建设现状,包括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机制及学生就业等情况。他强调,北京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教育这些年主要招收非全日制学生,这些学生从他们的工作实践中寻找课题,强调课题的实践特点,培养目标明确、紧密对接了行业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力的提升。从衡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郑志辉院长就课程设置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配备等具体问题提出探讨。北京大学与会专家结合他们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位点的培养经验逐一回应,建议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构建跨校合作平台等方式突破建设难点,并分享了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三、深化合作,共绘发展蓝图
双方围绕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建设中的师资培养、科研协作、质量评估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就未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成初步共识。易莉教授从全国教指委角度提出指导意见,强调对标国家标准、凝练学科特色是提升学位点竞争力的关键。刘兴华教授从临床心理的角度分享了北京大学的培养思路。唐芳贵教授总结表示,此次交流为衡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将充分借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经验,加快完善我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期待两校在学术研究、师资互访等领域深化合作。
此次交流活动为两校搭建了对话平台,为我校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点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衡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并结合学校以及本地的社会发展特点探索专业学位点建设路径,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心理人才。